年份 |
專業 |
姓名 |
導師姓名 |
論文題目 |
2000 |
財政學 |
趙錫軍 |
陳共 |
論證券監管 |
2000 |
科學技術哲學 |
孟建偉 |
劉大椿 |
論科學的人文價值 |
2000 |
中國哲學 |
彭自強 |
方立天 |
佛教與儒💂🏻、道的沖突與融合--以漢魏兩晉為中心 |
2000 |
外國哲學 |
聶敏裏 |
苗力田 |
純化知識--亞裏士多德知識學說研究 |
2000 |
政治經濟學 |
劉元春 |
林崗 |
論動態宏觀視野下的交易費用分析框架 |
2000 |
檔案學 |
張斌 |
王傳宇 |
檔案價值論 |
2000 |
政治經濟學 |
周業安 |
楊瑞龍 |
競爭與金融 |
2000 |
產業經濟學 |
晏維龍 |
紀寶成 |
交換、流通及其製度--流通構造演變理論 |
2000 |
國民經濟學 |
李寶元 |
鐘契夫 |
人力資本與經濟發展--跨世紀中國經濟發展及其戰略選擇的人本視角與考察 |
2000 |
統計學 |
王琪延 |
趙彥雲 |
國民生活時間分配統計研究 |
2000 |
新聞學 |
陸地 |
童兵 |
中國電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 |
2000 |
人口、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|
趙蘋 |
張象樞 |
農業信息資源開發理論初探 |
2000 |
企業管理 |
謝康 |
陳禹 |
企業信息化對競爭力的影響機製研究 |
2000 |
財政學 |
陳波 |
袁振宇 |
稅收超額負擔分析 |
2000 |
中國古代史 |
張永江 |
黃愛平 |
清代藩部研究--以政治變遷為中心 |
2000 |
人口學 |
陳功 |
查瑞傳 |
我國養老方式研究 |
2000 |
社會學 |
洪大用 |
鄭杭生 |
中國社會轉型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策研究--環境社會學的一種視角 |
2000 |
刑法學 |
肖中華 |
趙秉誌 |
犯罪構成論 |
2000 |
民商法學 |
王軼 |
王利明 |
論基於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 |
2000 |
法學理論 |
張保生 |
張文顯 |
法律推理引論 |
2001 |
產業經濟學 |
徐佳賓 |
鄧榮霖 |
企業發展的理論分析 |
2001 |
會計學 |
宋建波 |
閻達五 |
會計控製論 |
2001 |
中國古代史 |
張 傑 |
郭成康 |
清代科舉家族研究 |
2001 |
新聞學 |
蔡 雯 |
鄭興東 |
新聞傳播的策劃與組織--宏觀新聞編輯研究 |
2001 |
人口學 |
穆光宗 |
鄔滄萍 |
人口與可持續發展--中國人口、資源環境👨🏻🚀、經濟社會發展關系的系統研究 |
2001 |
人口學 |
段成榮 |
查瑞傳 |
中國省際人口遷移研究 |
2001 |
訴訟法學 |
邵 明 |
江 偉 |
民事訴權論 |
2001 |
民商法學 |
王影麗 |
王利明 |
論董事責任製度--比較研究香港及內地法律 |
2001 |
農業經濟管理 |
日置史郎 |
嚴瑞珍 |
鄉鎮企業運行機製的研究--中國涉農綜合產業的投入產出分析 |
2001 |
倫理學 |
肖群忠 |
羅國傑 |
中國孝文化研究 |
2001 |
刑法學 |
田宏傑 |
趙秉誌 |
中國刑法現代化研究 |
2001 |
統計學 |
劉長標 |
袁 衛 |
農作物區域產量保險的精算研究 |
2001 |
外國哲學 |
韓東暉 |
苗力田 |
自然與人的融匯--斯賓諾莎道德形而上學研究 |
2001 |
科學技術哲學 |
李建軍 |
劉大椿 |
矽谷模式及其產學創新體製 |
2001 |
西方經濟學 |
朱 勇 |
吳易風 |
新增長理論 |
2001 |
世界經濟 |
方 文 |
張 帆 |
國際收支危機的比較研究 |
2001 |
人口、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|
夏 光 |
張象樞 |
論環境政策創新 |
2001 |
國民經濟學 |
劉金山 |
劉起運 |
轉軌時期需求變動與需求政策研究 |
2001 |
國民經濟學 |
張永生 |
胡乃武 |
廠商規模與經濟增長 |
2001 |
金融學(含:保險學) |
黃金老 |
周升業 |
金融自由化與金融脆弱性 |
2002 |
文藝學 |
姚建斌 |
章安祺 |
詹姆遜的馬克思主義闡釋學研究 |
2002 |
金融學 |
周煒 |
王傳綸 |
企業價值的理論分析 |
2002 |
科學技術哲學 |
段偉文 |
劉大椿 |
網絡空間的倫理基礎 |
2002 |
政治經濟學 |
王檢貴 |
黃泰巖 |
勞動與資本雙重過剩下的經濟發展 |
2002 |
政治經濟學 |
劉剛 |
楊瑞龍 |
企業的異質性和企業競爭行為分析 |
2002 |
馬克思主義哲學 |
彭新武 |
陳誌良 |
發展的當代意蘊---種復雜性研究 |
2002 |
西方經濟學 |
劉鳳良 |
高鴻業 |
資源可耗竭條件下的經濟增長模型 |
2002 |
國民經濟學 |
魏革軍 |
胡乃武 |
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機製研究 |
2002 |
中國哲學 |
劉成有 |
宋誌明 |
近現代居士佛學研究 |
2002 |
勞動經濟學 |
董克用 |
趙履寬 |
經濟體製轉軌時期薪酬問題研究 |
2002 |
統計學 |
封建強 |
易丹輝 |
中國股市價格行為研究 |
2002 |
法律史 |
李利軍 |
曾憲義 |
英美陪審製度研究 |
2002 |
民商法學 |
吳兆祥 |
王利明 |
侵權法上的嚴格責任研究 |
2002 |
社會學 |
馮仕政 |
鄭杭生 |
市場化改革進程中再分配體製的再生 |
2002 |
新聞學 |
楊保軍 |
童兵 |
新聞事實論 |
2002 |
企業管理 |
孫彩虹 |
陳禹 |
基於案例的推理系統維護方法研究 |
2002 |
檔案學 |
張照余 |
王傳宇 |
檔案信息網絡化建設研究 |
2002 |
農業經濟管理 |
鮮祖德 |
嚴瑞珍 |
轉型時期中國農村貧困研究 |
2002 |
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|
方長平 |
李景治 |
國家利益分析:一種建構主義視角 |
2002 |
會計學 |
支曉強 |
閻達五 |
經理薪酬計劃 |
2003 |
統計學 |
高敏雪 |
趙彥雲 |
環境保護宏觀核算理論方法研究 |
2003 |
農業經濟管理 |
劉冬梅 |
嚴瑞珍 |
中國農村反貧困與政府幹預 |
2003 |
企業管理 |
李桂榮 |
鄧榮霖 |
創新型企業文化的培育 |
2003 |
會計學 |
張瑞君 |
閻達五 |
網絡環境下會計實時控製研究 |
2003 |
中國古代史 |
羅 布 |
成崇德 |
近代西藏社會的變革 |
2003 |
文藝學 |
張 進 |
陸貴山 |
新歷史主義與歷史詩學 |
2003 |
人口學 |
宋 健 |
翟振武 |
農村人口收入保障與養老經濟支持研究 |
2003 |
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|
楊光斌 |
李景治 |
中國經濟轉型中的國家權力 |
2003 |
政治學理論 |
王英津 |
黃嘉樹 |
國家統一模式研究 |
2003 |
檔案學 |
黃霄羽 |
馮惠玲 |
魂系歷史主義--西方檔案學兩大支柱理論發展研究 |
2003 |
刑法學 |
張智輝 |
高銘暄 |
刑法理性論 |
2003 |
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|
劉誌剛 |
韓大元 |
憲法訴訟的民主價值 |
2003 |
國民經濟學 |
張可雲 |
胡乃武 |
區域經濟沖突與合作研究--一個區域經濟關系的基本理論分析框架及其在中國的應用 |
2003 |
人口、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|
吳 健 |
張象樞 |
排汙權交易的環境政策效應研究-以電力行業SO2減排為例 |
2003 |
經濟思想史 |
朱 彤 |
方福前 |
網絡效應理論-ICT產業的一個經濟學分析框架 |
2003 |
政治經濟學 |
楊其靜 |
楊瑞龍 |
企業家的企業理論 |
2003 |
邏輯學 |
黃誌強 |
孫中原 |
佛家邏輯比較研究 |
2003 |
外國哲學 |
張能為 |
李毓章 |
理解的實踐-伽達默爾實踐哲學研究 |
2003 |
馬克思主義哲學 |
齊 鵬 |
陳誌良 |
感性與數字化時代新感性 |
2003 |
民商法學(含:勞動法學、社會保障法學) |
劉俊臣 |
王利明 |
合同成立基本問題研究 |
2003 |
財政學 |
汪紅駒 |
王傳綸 |
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研究 |
2004 |
國民經濟學 |
劉曉越 |
劉起運 |
中國年度宏觀經濟計量模型與模擬分析研究 |
2004 |
文藝學 |
冷成金 |
陳傳才 |
蘇軾的哲學觀與文藝觀 |
2004 |
社會學 |
龔長宇 |
鄭杭生 |
義利選擇與社會運行--對中國社會轉型期義利問題的一種倫理社會學研究 |
2004 |
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|
田文林 |
李景治 |
變化世界中的民族主義政治:後殖民時代後的阿拉伯國家政治 |
2004 |
政治學理論 |
任衛東 |
楊炳章 |
全球化進程中國家安全觀的演變與重構 |
2004 |
民商法學 |
程嘯 |
王利明 |
證券市場虛假陳述侵權賠償責任研究 |
2004 |
刑法學 |
時延安 |
趙秉誌 |
中國區際刑事管轄權沖突及其解決研究 |
2004 |
企業管理 |
張秀萍 |
王風彬 |
基於供應鏈管理的企業核心競爭力研究 |
2004 |
國際貿易學 |
龔新宇 |
谷克鑒 |
貿易的技術擴散效應分析 |
2004 |
行政管理 |
劉霞 |
張成福 |
公共組織學習:概念與研究分析的框架 |
2004 |
金融學 |
郭浩 |
黃達 |
中國的"超額"貨幣需求問題--從金融資產積累角度的考察 |
2004 |
國際貿易學 |
於春海 |
曹遠征 |
發展中金融市場上的資產定價問題研究 |
2004 |
經濟思想史 |
趙艷 |
吳易風 |
薩繆爾森經濟理論研究 |
2004 |
西方經濟學 |
吳克宇 |
方福前 |
電視媒介的經濟學分析 |
2004 |
宗教學 |
楊慧林 |
方立天 |
神學詮釋學 |
2004 |
馬克思主義哲學 |
張偉 |
郝立新 |
自由觀念的歷史與現實--兼評當代自由主義 |
2004 |
科學技術哲學 |
徐治立 |
劉大椿 |
論科技政治空間的張力 |
2004 |
法律史 |
李力 |
曾憲義 |
清代民間契約中的法律-民事習慣法視角下的理論構建 |
2004 |
農業經濟管理 |
陳衛平 |
嚴瑞珍 |
中國農業國際競爭力研究 |
2005 |
金融學 |
許榮 |
吳曉求 |
資產定價與宏觀經濟波動——影響機製研究 |
2005 |
馬克思主義哲學 |
吳學琴 |
梁樹發 |
西方解釋學視域中的馬克思——一種批判性的考察 |
2005 |
政治經濟學 |
謝富勝 |
林崗 |
分工🏊🏼♂️、技術與生產組織變遷——資本主義生產組織發生和演變的一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闡釋 |
2005 |
政治經濟學 |
唐未兵 |
衛興華 |
中國轉軌時期所有製結構演進的製度分析 |
2005 |
財政學 |
王毅 |
譚榮華 |
價格穩定下的貨幣政策框架選擇——從貨幣總量目標到通貨膨脹目標 |
2005 |
馬克思主義哲學 |
董子峰 |
安啟念 |
信息化戰爭形態研究 |
2005 |
統計學 |
韓明 |
吳喜之 |
基於無失效數據的可靠性參數估計 |
2005 |
法學理論 |
冉井富 |
朱景文 |
當代中國民事訴訟率變遷研究——一個比較法社會學的視角 |
2005 |
法律史 |
馬小紅 |
曾憲義 |
構建與解析中國傳統法——兼論中國傳統社會禮與法的關系 |
2005 |
會計學 |
崔學剛 |
荊新 |
上市公司重組績效🔱🏋🏻♂️:理論與實證研究 |
2005 |
西方經濟學 |
郭傑 |
高鴻業 |
西方政府支出理論與我國政府支出的政策選擇 |
2005 |
檔案學 |
劉越男 |
王傳宇 |
建立新秩序——電子文件管理流程研究 |
2005 |
民商法學 |
易軍 |
王利明 |
法律行為製度研究——以私人自治為中心 |
2005 |
會計學 |
程小可 |
王化成 |
上市公司盈余質量分析與評價研究——一項基於中國資本市場環境的研究構架與經驗證據 |
2005 |
中國近現代史 |
馬金華 |
楊東梁 |
外債與晚清政局 |
2005 |
新聞學 |
彭蘭 |
方漢奇 |
花環與荊棘——中國網絡媒體的第一個十年 |
2005 |
文藝學 |
易曉明 |
金元浦 |
文化無意識——弗萊批評理論研究 |
2005 |
人口學 |
石人炳 |
鄔滄萍 |
我國人口變動對教育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|
2005 |
國際關系 |
田野 |
陳嶽 |
國際關系中的製度選擇:一種交易成本的視角 |
2006 |
社會學 |
奐平清 |
鄭杭生 |
華北鄉村集市變遷與社會結構轉型——以定州的實地研究為例 |
2006 |
統計學 |
鐘衛 |
袁衛 |
抽樣調查中序貫調整估計量的研究 |
2006 |
金融學 |
周晴 |
陳雨露 |
“三元悖論”原則𓀏:理論與實證研究 |
2006 |
區域經濟學 |
張啟春 |
陳秀山 |
中國區域非均衡發展與政策調控🫵🏿:財政平衡機製和支持系統 |
2006 |
產業經濟學 |
程慶新 |
紀寶成 |
農產品流通組織論 |
2006 |
法律史 |
邢廣梅 |
葉秋華 |
國際海上武裝沖突法的歷史演進——從1856年《巴黎海戰宣言》到1994年《聖雷莫手冊》 |
2006 |
訴訟法學 |
吳丹紅 |
何家弘 |
特免權製度研究 |
2006 |
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|
杜強強 |
韓大元 |
論憲法修改程序 |
2006 |
世界經濟 |
王宏淼 |
杜厚文 |
國際遊資易變性研究 |
2006 |
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|
李丹 |
秦宣 |
反全球化運動研究 |
2006 |
政治學理論 |
談火生 |
程虎歗 |
意誌🍄、審議與政治合法性:從盧梭到哈馬貝斯 |
2006 |
新聞學 |
許向東 |
蔡雯 |
社會轉型期弱勢群體新聞報道研究 |
2006 |
文藝學 |
耿濤 |
黃克劍 |
圖像與本質——胡塞爾圖像意識現象學辯正 |
2006 |
中國近現代史 |
余華林 |
黃興濤 |
新觀念的呈現與力度——民國城市婦女婚姻問題研究 |
2006 |
計算機應用技術 |
王宇 |
王珊 |
XML查詢優化中的關鍵技術研究 |
2006 |
會計學 |
尹美群 |
王化成 |
價值鏈節點企業的價值評估研究——基於製造商的理論框架與案例分析 |
2006 |
馬克思主義哲學 |
劉景釗 |
夏甄陶 |
意向性:心智關指世界的能力 |
2006 |
檔案學 |
付華 |
馮惠玲 |
國家檔案資源建設研究 |
2006 |
科學技術哲學 |
劉永謀 |
劉大椿 |
福柯的主體解構之旅——從知識考古學到“人之死” |
2006 |
農業經濟管理 |
張雲華 |
孔祥智 |
食品安全保障機製研究 |
2006 |
人口🍙、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|
龐軍 |
鄒驥 |
奧運投資對北京市的環境與經濟影響——基於動態區域CGE模型的模擬分析 |
2007 |
勞動經濟學 |
唐鑛 |
曾湘泉 |
職位空缺的理論回顧、數據測量及決定因素---來自勞動力需求角度的就業測量研究 |
2007 |
檔案學 |
陳永生 |
馮惠玲 |
檔案合理利用研究---從檔案部門的角度 |
2007 |
馬克思主義哲學 |
王文兵 |
郭湛 |
文化自覺與社會秩序變革 |
2007 |
宗教學 |
曹??靜 |
何光滬 |
莫爾特曼與科布生態神學比較研究---一種生態時代的世界觀 |
2007 |
中國哲學 |
傅鳳英 |
宋誌明 |
二十世紀中國道教學術新開展 |
2007 |
西方經濟學 |
李??彬 |
劉鳳良 |
有限記憶、驗證性偏見預期和經濟波動 |
2007 |
政治經濟學 |
聶輝華 |
楊瑞龍 |
聲譽🧑🔧、人力資本和企業理論:一個不完全契約理論分析框架 |
2007 |
財政學 |
賈俊雪 |
郭慶旺 |
中國經濟周期波動特征及原因研究 |
2007 |
區域經濟學 |
徐瑛 |
陳秀山 |
區域經濟質量評價的理論與方法 |
2007 |
經濟法 |
竺效 |
周珂 |
生態損害的社會化填補法理研究 |
2007 |
民商法學 |
李琛 |
劉春田 |
論知識產權法的體系化 |
2007 |
行政管理 |
張昕 |
張成福 |
中國公共治理的結構變遷與經濟績效 |
2007 |
國際政治 |
劉飛濤 |
時殷弘 |
美國的“現實政治”思想及其實踐---亞歷山大·漢密爾頓、亞伯拉罕·林肯🎇、西奧多·羅斯福 |
2007 |
文藝學 |
楊俊傑 |
黃可劍 |
藝術的危機與神化---謝林藝術哲學探微 |
2007 |
專門史 |
沈潔 |
楊念群 |
《現代中國的反迷信運動🧑🏽🎓:1900—1949》 |
2007 |
農業經濟管理 |
李眾敏 |
唐忠 |
中國---東盟自由貿易協定對我國各地區蔬菜出口及生產的影響 |
2007 |
會計學 |
王平 |
荊新 |
可轉換債券融資行為研究 |
2007 |
會計學 |
佟巖 |
王化成 |
控股股東與盈余質量---關聯交易傳導機製研究 |
2007 |
社會學 |
王道勇 |
鄭杭生 |
國家與農民關系的地方性表達🦂:以定州城郊J村失地農民與基層政權的互動為例 |
2007 |
國民經濟學 |
羅丹陽 |
胡乃武 |
中小企業民間融資研究 |
2007 |
計算機應用技術 |
李曼 |
王珊 |
本體庫管理系統研究 |
2008 |
國際政治 |
惠黎文 |
時殷弘 |
戰爭中的民主與共和---雅典與羅馬政治機體的變更 |
2008 |
經濟法學 |
肖 竹 |
史際春 |
論競爭政策與法律規製的關系與協調---以競爭法的製度構建為中心 |
2008 |
流通經濟學 |
李 智 |
馬龍龍 |
流通產業技術裝備論 |
2008 |
金融學 |
沈曉暉 |
朱毅峰 |
國際貨幣體系不對稱性與發展中國家匯率製度選擇---兼論人民幣匯率製度改革 |
2008 |
金融學 |
高曉紅 |
張 傑 |
中國農村金融:市場演進與內生成長的邏輯 |
2008 |
馬克思主義哲學 |
姚 穎 |
安啟念 |
弗羅洛夫人道主義思想研究? |
2008 |
國民經濟學 |
黃 雋 |
胡乃武 |
商業銀行:競爭、集中和效率的關系研究---對韓國🪄、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的市場考察 |
2008 |
政治經濟學 |
趙 峰 |
張 宇 |
競爭、製度與資本積累---馬克思主義經濟增長理論研究 |
2008 |
國際政治 |
尹繼武 |
宋新寧 |
社會認知與聯盟信任形成 |
2008 |
行政管理 |
旋天穎 |
秦惠民 |
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調節機製研究 |
2008 |
西方經濟學 |
徐國興 |
吳漢洪 |
市場進入壁壘理論研究 |
2008 |
計算機應用技術 |
張 俊 |
王 珊 |
關系數據庫關鍵詞檢索性能優化技術研究 |
2008 |
農業經濟管理 |
賀達水 |
程漱蘭 |
經濟增長和貧困:交易權利視角的分析 |
2008 |
外國哲學 |
羅松濤 |
張誌偉 |
面向時間本身---胡塞爾《內時間意識現象學(1893--1917)》研究 |
2008 |
老年學 |
李 兵 |
杜 鵬 |
中國老齡政策研究? |
2008 |
檔案學 |
錢 毅 |
馮惠玲 |
檔案數據庫的規範和質量控製 |
2008 |
財務管理 |
盧 闖 |
王化成 |
盈余質量的經濟後果---代理成本角度的經驗證據 |
2008 |
會計學 |
廖冠民 |
荊新 |
政府幹預、社會性負擔與上市公司高管更換 |
2008 |
中國古代史 |
張忠煒 |
孫家洲 |
秦漢律令法系研究---從新出簡牘看律、令、科及其關系 |
2008 |
新聞學 |
許 穎 |
蔡 雯 |
互動 整合 大融合:媒介融合時代新聞傳播的變革 |
2008 |
中國古代文學 |
於淑娟 |
李炳海 |
《韓詩外傳》研究? |
2009 |
社會保障 |
戴衛東 |
鄭功成 |
從家庭到社會:中國老年長期護理保險(LTCI)製度研究 |
2009 |
企業管理 |
張 晗 |
徐二明 |
中國企業所有權結構對創新戰略選擇及績效的影響研究 |
2009 |
技術經濟及管理 |
鄧春平 |
毛基業 |
離岸軟件外包中的知識轉移實證研究 |
2009 |
會計學 |
張 敏 |
於富生 |
管理者過度自信與企業投資研究 |
2009 |
文藝學 |
李建立 |
程光煒 |
“現代派”的幽靈:來路與構造(1978-1985) |
2009 |
當代中國史 |
段誌丹 |
齊鵬飛 |
中國共產黨民族理論與政策自“民族自決”至“民族區域自治”的嬗變(1921—1949)--- 一種以文本解讀為基礎的思想史視角的梳理與闡釋 |
2009 |
勞動經濟學 |
蘇中興 |
曾湘泉 |
高績效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內容與機製---基於中國背景的研究 |
2009 |
計算機應用技術 |
劉 偉 |
孟小峰 |
Deep Web數據集成中的關鍵技術研究 |
2009 |
刑事歸責論 |
張 傑 |
高銘暄 |
刑法學 |
2009 |
檔案學 |
李揚新 |
馮惠玲 |
我國檔案公共服務政策研究 |
2009 |
政治學理論 |
林 紅 |
黃嘉樹 |
民粹主義👨🦼➡️:理論解讀與證實分析 |
2009 |
宗教學 |
張雲江 |
張風雷 |
大乘佛學的融攝與超越---論唐君毅對中國佛教思想的哲學詮釋 |
2009 |
馬克思主義哲學 |
盛衛國 |
夏甄陶 |
時間與人的存在和發展---馬克思時間理論研究 |
2009 |
國際政治 |
於海峰 |
時殷弘 |
丘吉爾大戰略思想研究---駕馭暴力與激情的戰略/政治領導藝術 |
2009 |
西方經濟學 |
黎貴才 |
盧 荻 |
增長與就業的動態結構分析:經濟學理論的檢視、模型建構與中國經驗 |
2009 |
人口、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|
侯佳偉 |
翟振武 |
北京市流動人口聚集地:模式與影響因素 |
2009 |
財政學 |
呂冰洋 |
郭慶旺 |
中國經濟增長進程中資本積累路徑研究 |
2009 |
財政學 |
汪 昊 |
王傳綸 |
房地產市場稅收調控研究---基於中國現狀的分析 |
2009 |
網絡經濟學 |
黃純純 |
韓小明 |
消費者認知😠、網絡外部性與網絡產業組織研 |
2009 |
經濟法學 |
張 揚 |
史際春 |
城市治理法學導論 |
2010 |
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|
王書成 |
胡錦光 |
合憲性推定論---一種憲法方法 |
2010 |
國際貿易學 |
陸 旸 |
韓玉軍 |
開放條件下的環境與經濟增長:基於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說的分析 |
2010 |
財政學 |
王 璽 |
郭慶旺 |
中國體現式技術進步的經濟分析 |
2010 |
勞動經濟學 |
周 禹 |
曾湘泉 |
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多模式兼容的有效性研究---基於人力資源管理差異化視角的實證檢驗 |
2010 |
西方經濟學 |
呂誌華 |
劉鳳良 |
最優環境稅與經濟增長 |
2010 |
中國哲學 |
王武龍 |
張立文 |
羅欽順哲學思想研究 |
2010 |
民商法學 |
王 竹 |
楊立新 |
侵權責任分擔論---侵權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分擔的一般理論 |
2010 |
國際政治 |
屈從文 |
時殷弘 |
現代“普世性”在中國的歷史建構---晚清時期天朝觀念的消解與主權國家體系觀念的確立 |
2010 |
政治經濟學 |
章 泉 |
楊瑞龍 |
環境管製和經濟增長:財政體製變遷及工具選擇 |
2010 |
社會保障 |
陽義南 |
李紹光 |
養老金製度與勞動力市場 |
2010 |
計算機應用技術 |
賴永炫 |
陳 紅 |
面向傳感器網絡復雜應用的數據管理技術研究 |
2010 |
計算機應用技術 |
欒 華 |
杜小勇 |
主存數據庫索引與查詢處理技術研究 |
2010 |
人力資源管理 |
劉小禹 |
孫健敏 |
團隊情緒氛圍與團隊有效的關系及情緒勞動的調節作用研究 |
2010 |
財務管理 |
黃 磊 |
李 焰 |
融資約束下的企業擴張及其經濟後果研究---基於中國資本市場的經驗證據 |
2010 |
財務管理 |
孫 建 |
王化成 |
控製權轉移中的市場反應---基於投資者情緒的分析視角 |
2010 |
文藝學 |
楊慶祥 |
程光煒 |
八十年代“重寫文學史”思潮研究 |
2010 |
中國古代文學 |
盧燕新 |
傅璇琮 |
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研究 |
2010 |
社會學 |
黃家亮 |
鄭杭生 |
新鄉土社會的糾紛解決與秩序重建---以華北米村為例 |
2011 |
人類學 |
富曉星 |
莊孔韶 |
空間、文化👨🏻🦯、表演:沈陽男同性戀群體的人類學觀察 |
2011 |
世界經濟 |
趙 勇 |
雷 達 |
金融發展視角下的中美經濟分工——成因👰🏽、利益實現與風險積聚 |
2011 |
財務管理 |
鄧 路 |
王化成 |
上市公司定向增發融資行為研究——全流通時代中國資本市場的經驗證據 |
2011 |
社會保障 |
陳培勇 |
董克用 |
養老保險法律國際比較 |
2011 |
計算機應用技術 |
潘 曉 |
孟小峰 |
位置隱私保護技術研究 |
2011 |
情報學 |
朝樂門 |
安小米 |
基於語義Web的知識處理框架研究 |
2011 |
中國近現代史 |
湛曉白 |
黃興濤 |
近代中國“時間”的變遷——一項社會文化史研究 |
2011 |
傳媒經濟學 |
李 彪 |
喻國明 |
網絡事件的傳播場域研究 |
2011 |
農業經濟管理 |
阮榮平 |
鄭風田 |
中國農村“宗教熱”緣何興起:基於社會保障和公共文化視角的分析 |
2011 |
宗教學 |
梁中和 |
李秋零 |
裴奇諾“柏拉圖神學”研究 |
2011 |
流通經濟學 |
石明明 |
紀寶成 |
中國經濟轉型中的交易機製與市場治理研究 |
2011 |
外交學 |
李誌永 |
李寶俊 |
國家自主性視角下的外交政策分析——結構、模式與行為 |
2011 |
中國哲學 |
王曉潔 |
幹春松 |
章太炎《齊物論釋》思想研究 |
2011 |
政治經濟學 |
楊繼東 |
楊瑞龍 |
高管薪酬影響因素研究:理論與證據 |
2011 |
金融工程 |
孫艷梅 |
汪昌雲 |
公司治理價值創造研究——基於中國上市公司投資和分配決策的視角 |
2011 |
法學理論 |
孟 濤 |
朱景文 |
非常狀態下的法律——中國非常法律製度研究 |
2011 |
訴訟法學 |
佀化強 |
王新清 |
基督教對西方刑事訴訟、證據法的影響:以基督教神學“良心”為中心 |
2011 |
法律史 |
郭成龍 |
曾憲義 |
天理與法理之間——中國法理念的傳統與現代 |
2011 |
西方經濟學 |
趙文哲 |
盧 荻 |
財政分權和轄區競爭視角下的價格水平和通貨膨脹問題研究 |
2012 |
民商法學 |
劉召成 |
楊立新 |
準人格研究 |
2012 |
經濟法學 |
陳曉芳 |
劉俊海 |
我國建設用地使用權一級市場法律製度研究 |
2012 |
網絡經濟學 |
張 成 |
於同申 |
基於S-C-P範式的中國環境規製問題研究 |
2012 |
會計學 |
曾雪雲 |
徐經長 |
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價格波動 |
2012 |
國際關系 |
熊 昊 |
陳新明 |
入盟後波蘭對美歐俄外交政策演變——基本政策與主要難題 |
2012 |
中國古代文學 |
李 俊 |
袁濟喜 |
南朝與北朝文學思想融合研究 |
2012 |
中國近現代史 |
王大任 |
夏明方 |
壓力與共生——動變中的生態系統與近代東北農民經濟 |
2012 |
歷史地理學 |
胡 恒 |
華林甫 |
清代縣轄政區研究 |
2012 |
計算機應用技術 |
盧 衛 |
杜小勇 |
近似查詢的有效性及性能優化問題研究 |
2012 |
農業經濟管理 |
鐘 真 |
孔祥智 |
生產組織方式🧓🏿、市場交易類型與生鮮乳質量安全✈️:“後三聚氰胺時代”中國奶業發展模式審視 |
2012 |
社會保障 |
王海東 |
李 珍 |
基於保障水平的基本養老保險製度研究 |
2012 |
檔案學 |
馬林青 |
馮惠玲 |
基於職能的文件分類體系研究 |
2012 |
國民經濟學 |
余華義 |
方竹蘭 |
中國城市房價泡沫的測算♤、影響因素及空間效應研究 |
2012 |
中國哲學 |
鄧慶平 |
向世陵 |
朱子門人與朱子學 |
2012 |
馬克思主義哲學 |
李 旸 |
段忠橋 |
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哲學轉向 |
2012 |
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|
李蕊佚 |
韓大元 |
議會主權下的英國違憲審查 |
2012 |
統計學 |
徐 靜 |
張 波 |
G-期望及其在金融中的應用 |
2013 |
民商法學 |
王 雷 |
王 軼 |
論民法學視野中的情誼行為 |
2013 |
經濟法學 |
趙忠龍 |
史際春 |
政府規製政策視角下公司治理的法律問題研究 |
2013 |
社會保障 |
曹 琦 |
董克用 |
醫療保障服務包研究——基於製度比較的視角 |
2013 |
人力資源管理 |
王 震 |
孫健敏 |
領導—成員交換關系差異化的影響因素🏌🏼、影響效果及作用機製 |
2013 |
企業管理 |
於亢亢 |
宋 華 |
分銷網絡對關系滿意度影響:適應性和前攝性柔性的中介作用 |
2013 |
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|
王會舉 |
王 珊 |
大規模可擴展的數據倉庫關鍵技術研究 |
2013 |
化學 |
薛面起 |
曹廷炳 |
柔性基底功能器件的非傳統加工與製備 |
2013 |
專門史 |
陳 力 |
張永江 |
從女真到“旗族”——試論八旗內部民族融合與旗人整體意識的演變 |
2013 |
文藝學 |
林誌猛 |
劉小楓 |
立法者的宗教詩—柏拉圖《法義》卷十研究 |
2013 |
中國現當代文學 |
羅文軍 |
李 今 |
晚清民初新教傳教士西詩譯介研究 |
2013 |
統計學 |
羅幼喜 |
田茂再 |
線性混合效應模型的分位回歸方法及其變量選擇問題研究 |
2013 |
國際政治 |
沈秋歡 |
時殷弘 |
格萊斯頓自由主義國際政治思想及實踐研究 |
2013 |
馬克思主義哲學 |
沈江平 |
陳先達 |
歷史唯物主義•現代性•哈貝馬斯的重建論 |
2013 |
憲法與行政法學 |
於文豪 |
韓大元 |
基本權利限製研究 |
2013 |
金融學 |
馬 勇 |
陳雨露 |
金融穩定與宏觀審慎:理論框架及在中國的應用 |
2013 |
區域經濟學 |
胡安俊 |
孫久文 |
地方化經濟🛫↕️、城市化經濟與中國製造業空間組織研究 |
2013 |
人口、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|
楊 凡 |
翟振武 |
人口轉變的中國道路研究 |
2013 |
公共組織與人力資源 |
高中華 |
吳春波 |
中國情境下組織成員知識分享機製——基於交互過程視角的研究 |
2013 |
西方經濟學 |
連洪泉 |
劉鳳良 |
公共品自願捐贈行為的偏好基礎及合作機製研究 |
2013 |
政治經濟學 |
方明月 |
楊瑞龍 |
非財務利益相關者與資本結構——一個金融契約的視角 |
2013 |
宗教學 |
史經鵬 |
方立天 |
從法身至佛性——廬山慧遠與道生思想研究 |
2013 |
中國哲學 |
劉增光 |
彭永捷 |
晚明《孝經》學研究 |
2013 |
社會學 |
胡寶榮 |
鄭杭生 |
中國社會的信任結構及其變遷研究 |